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即將迎來五周年 川渝交通有何變化?
數讀亮點
川渝間已建鐵路6條,建成高速公路16條,還有6條高速在建、2條正在改擴建
普通國道省際接口超過24個,成渝雙核、毗鄰城市實現1小時直達
跨省公交達23條,基本實現毗鄰區縣全覆蓋,每年有300余萬人次乘坐跨省公交出行
四川毗鄰重慶的6市均已開行到重慶的定制客運,全省川渝定制客運線路達25條
兩地19項交通類政務服務事項實現“一網通辦”
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即將迎來五周年之際,近日,一個喜訊傳來:四川、重慶攜手開展的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交通一體化”為主題的交通強國試點項目,獲得交通運輸部驗收批復。
雙城經濟圈建設,交通要先行。5年來,隨著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推進,四川交通有哪些變化?川渝交通如何走向“一體化”?近日,記者進行了走訪。
硬聯通
共建“一張網”,消除“斷頭路”“瓶頸路”
12月初,成渝高速公路擴容項目(以下簡稱“成渝擴容”)資陽段全面開工。成渝高速公路是連通成都和重慶的高速公路主通道,它的改擴建,從謀劃之日起就備受關注。
新的成渝主通道將按最高標準建設:雙向八車道、設計時速120公里,并加入綠色、智慧高速的元素,打造成渝間的高速公路“標桿”。
就在今年5月,川渝間剛新增一條通道——開江至梁平高速公路全線通車。這條大通道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首批規劃的5條高速之一,串聯起四川開江到重慶梁平,車程從此前的2小時縮短至40分鐘,輻射了沿線20余個鄉鎮。
既有成都、重慶“雙核”之間的暢達,也有川渝毗鄰地區的聯通;既有現有通道的提檔升級,也有路網空白的填補——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以來,川渝間的高速公路通道越來越多。
在每年舉行的兩省(市)黨委政府聯席會上,成渝交通一體化發展都是重點商議事項。兩地交通運輸部門攜手建立起了長效聯系機制,先后10次召開川渝交通合作聯席會并商議簽訂年度任務,川渝交通運輸合作呈常態化運行態勢。
實現雙城經濟圈的互聯互通,頂層設計先行。這幾年,四川高速公路網規劃、四川普通省道網布局規劃陸續調整或修訂,不斷填補路網空白,大幅增加了川渝間的連接。
在高速公路規劃方面,川渝省際高速公路通道從25條增加到36條,覆蓋所有毗鄰縣市,并將打造高速公路通道集群。在國省干道規劃方面,省際出口增至132個,其中川渝間的普通國省道省際接口為53個,占比40%,川渝間具備條件的相鄰縣城均實現普通國省道連通。
跨省域通道建設,因建設時序、建設需求不同,“斷頭路”“瓶頸路”普遍存在。川渝合作直擊“痛點”,兩地交通運輸部門攜手探索跨區域項目合作新模式——
建立起聯合設計、聯合招商、聯合建設、聯合審批“四聯合”跨省高速公路合作模式,瀘州至永川高速公路項目工期壓縮至原來的約五分之二、提前14個月通車,內江至大足高速公路提前半年通車,四川段里程不滿足收費立項審批條件的難題也迎刃而解。
按照同一標準、同期實施、同步推進、同時竣工“四同”合作模式,破解了G210鄰水高灘至渝北茨竹段標準不一致、時序不一致等問題。
探索跨省域“四好農村路”統一謀劃、統一標準、統一實施、統一運營“四統一”合作模式,在全國率先打造跨省域“四好農村路”示范區。
目前,川渝間已建鐵路6條,建成高速公路16條,還有6條高速在建、2條正在改擴建,普通國道省際接口超過24個,成渝雙核、毗鄰城市實現1小時直達,“斷頭路、瓶頸路”加快消除,毗鄰地區農村公路加速縫合,一張川渝共建的“路網”全面鋪陳開來。
軟聯通
拉直“一根尺”,運輸服務、交通執法等標準趨同
11月,四川鄰水往返重慶北站南廣場汽車站的“渝鄰雙城巴士”正式開通運行。這是川渝兩地首條跨區域公交化改造的城際客運班線,單程運行時間2小時左右,每半小時滾動發班。
“渝鄰雙城巴士”采取“一站多點”模式運行,沿路設多個站點上下客。開通首日發車40班次,運送乘客1230余人次,與開通前線路的日均客流量相比增長了300%。
四川、重慶山水相依,四川境內達州、廣安、瀘州、內江、遂寧、資陽6市與重慶相接,但公共運輸“相鄰不相交”的現象普遍存在。從2020年起,四川、重慶攜手推進“運輸服務一體化”,讓老百姓享受到更為便利的交通出行服務。
推行普惠化公交出行,2020年4月,川渝間首條跨省城際公交開通,目前跨省公交已達23條,基本實現毗鄰區縣全覆蓋,每年有300余萬人次乘坐跨省公交出行。
滿足群眾個性化出行需求,省際定制客運也于同年“破冰”。當年,新修改的《四川省道路旅客運輸管理辦法》正式施行,“定制客運”合法化;4月,川渝兩地交通運輸部門簽署“合作備忘錄”,為省際定制客運敞開了大門。目前,四川毗鄰重慶的6市均已開行到重慶的定制客運,全省川渝定制客運線路達25條。
“公路+航空”“公路+鐵路”等綜合運輸出行方式也不斷出新:自貢、瀘州、宜賓、達州等地將城市候機樓設到重慶機場,異地候機服務實現行李直掛、安檢互認;打通川渝兩地聯網售票系統平臺數據,公路和鐵路實行聯程運輸“一票制”……
推進“軟聯通”,兩地19項交通類政務服務事項實現“一網通辦”,高頻事項“超限運輸通行證”和“道路運輸經營許可證”電子證照實現川渝兩地亮證互認。從出行到服務,兩地交通的一體化日益深入。
相關標準也在不斷趨同。
以往,跨省(區、市)的交通執法是業內公認的“腸梗阻”,川渝找到了“治病”良方。兩地聯合修訂高速公路管理法規,統一交通違法風險行為行政處罰裁量基準,在毗鄰地區常態化開展公路“衛路”、水路“凈航”等專項行動,基本實現兩地交通執法標準、流程、內容“三統一”和電子證照、信用懲罰“兩互認”,有效解決車輛超限超載、船舶冒險航行等違法行為跨界取證難和執法難等問題。今年5月,川渝兩地交通運輸、司法部門聯合印發《川渝地區交通運輸區域執法協作辦法》和《川渝地區交通運輸行政執法取證規則》,2項均是全國交通運輸區域執法協作首創制度。
今年8月,在交通運輸部的見證下,四川、重慶兩省(市)交通運輸、市場監管部門共同簽署協議,將建立協同聯動機制,共建成渝綜合交通標準體系,共同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綜合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標準體系將聚焦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運輸服務一體銜接、運行管理協同聯動三方面需求積極推進,讓成渝民眾出行進一步從“走得通”向“走得好”邁進。
新聯通
共造“一個極”,打造服務于“增長極”的“交通極”
今年4月,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重點項目、川渝共建長江上游航運中心首個航運樞紐——嘉陵江利澤航運樞紐工程正式通航,首臺機組實現發電投產。“瓶頸”打通后,四川廣元港500噸級船舶可以直達重慶。
嘉陵江是長江上游支流,也是重要的通航河流。此前,四川境內14個梯級樞紐全部提升完成,但受困于下游的“瓶頸”,高等級船舶在枯水期只能減載運行。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加快推進以來,川渝兩地提出共建長江上游航運中心,并聯合印發實施方案,擬共建48個重大項目,總投資近千億元。“建成嘉陵江利澤航運樞紐”正是內容之一。
圍繞做強嘉陵江水運,川渝兩地還攜手建立起嘉陵江多梯級船舶過閘聯合調度機制,基本實現嘉陵江16座通航建筑物“一次申報、全線通過、船到閘開”,廣元至重慶單程航行時間由15天以上縮短到7天。目前,四川正在嘉陵江上建設夜航設施,開通后,廣元至重慶的水運將再提速,最快4天可達。
地處西南腹地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在國家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大局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被賦予“在西部形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的重任。在綜合立體交通網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是全國4個交通極之一,共造“一個極”,成為川渝兩地交通運輸部門共識。
物流運輸是推動經濟繁榮的重要力量。2022年,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首批城市申報中,成都和重慶“雙核”攜手,采用共同研究、聯合編制、聯合申報方式,成功躋身首批9個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城市(群),聚力建設綜合交通樞紐集群。
11月中旬,隨著一列中歐班列(成渝)的開出,中歐班列累計開行量突破10萬列。這其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貢獻”頗豐。川渝兩省市攜手鐵路部門,建立起重慶、成都、國鐵集團三方聯席機制,共同制定月度開行計劃,中歐班列(成渝)開行數量、質量穩居全國第一,2022年以來,已經連續3年開行超5000列。
今年7月,在瀘永高速玉蟾山收費站,四川首個“整站式智慧收費站”正式投用。該收費站綜合應用智能收費機器人、ETC特情輔助設備、云收費系統和智慧云艙等智能設備,真正實現全車道無人值守、整站式集中管控。
智慧交通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的重要內容之一。近年來,川渝兩省(市)積極開展智慧交通試點,并制定發布4項區域地方標準。目前,已在成都繞城高速、四川成宜高速、重慶石渝高速、渝湘高速等路段進行了實際應用,支撐兩地建成智慧高速2000余公里。其中,成宜高速已建成全國首條全線157公里全要素覆蓋的面向車路協同的智慧高速示范路段。
今年,四川被確定為全國首批公路水路交通基礎設施數字化轉型升級示范區域,將推動“大蜀道”主骨架公路基礎設施數字化轉型升級。按照試點目標,到2027年,四川將完成90%的國高繁忙路段、25%的國道繁忙路段數字化轉型升級,基本形成“一網監控、一鍵聯動、一體管理”的數字交通發展格局。
在未來交通的發展之路上,川渝更加值得期待。
尹夢奇 記者 王眉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