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成渝線》特別節(jié)目第二集:決勝千里
清晨,火車站人流從無到有。旅客進站,5612值乘司機聶偉檢查機車情況。
69年前全線通車的成渝鐵路,如今只留下貨運和為數不多的幾班客運。
重慶開往內江的慢車,每天早上9點58分準點出發(fā),時速70公里,編號5612。值乘司機聶偉開了20年的5612,對老成渝線上的一草一木都了如指掌。
聶偉 成都鐵路局重慶機務段5612值乘司機:成渝線畢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建的第一條鐵路,它是沿江走的,彎道也多,上坡下坡都有,不像現在修的鐵路直線多,平道多,對我們操作也有一定的難度。
線路無法改變,只能通過不斷優(yōu)化操作方式,使乘客獲得最大的舒適感,火車一旦開行,聶偉必須全程保持全神貫注。
雖然是經驗豐富的老司機,他的身后,依然得有一位資歷更老的前輩坐鎮(zhèn)指導,這是坐在車廂里的乘客們想象不到的一種工作狀態(tài)。
溫永剛 成都鐵路局重慶機務段 指導司機:比如現在冬季,大家看到挨著長江邊上走,天氣不良的時候,霧很大。夏天就是防洪,因為雨水很多,鐵路兩邊都是山坡樹木,雨大了過后,連續(xù)幾天的暴雨,可能出現塌方落石,甚至兩邊的樹木有倒向我們線路的這種可能,那么對我們的行車安全都構成了很大的隱患。
一條沿江鋪設的鐵路,逢山開洞,遇水架橋,即便是現在,也讓駕駛人員不得放松片刻。那么70多年前,在新中國剛剛成立,百廢待興之際,決策者是擁有怎樣的決心和擔當,才能做出在四川修筑成渝鐵路的重大決策呢?
進軍大西南,擺在鄧小平面前的是一個千瘡百孔的爛攤子。80%的工廠停工,市場物價飛漲,人民生活物資嚴重短缺。四川的鹽、糖兩大工業(yè)處于危機狀態(tài),重慶的私營企業(yè)同國有工業(yè)一樣,亟待找尋出路。
重慶解放已屆一月,上上下下都在忙亂中度過……初步接觸,西南問題至為復雜?!囆∑健蛾P于西南工作向黨中央的報告》
姬勇 歷史研究學者:戰(zhàn)爭年代結束了,我們要轉換,發(fā)展經濟。發(fā)展經濟的話,首先一個就不是傳統(tǒng)的經濟了,那么就要用現代工業(yè)?,F代工業(yè)一個基礎的標志,就是你有沒有鐵路,有沒有現代的交通。
甘林 原《鐵道報》記者:(鄧小平)他是四川人,知道四川人民為這條鐵路,納稅這么多年,一直盼著鐵路通。而且這條鐵路,把成渝兩個城市就連接起來,對四川有很大的意義。
1949年12月31日,在鄧小平主持的西南局常委會上,被擱置了近半個世紀的成渝鐵路工程被重新提上議程。
以修建成渝鐵路為先行,帶動百業(yè)發(fā)展,幫助四川恢復經濟。——西南軍政委員會
四川地區(qū)行署在向中央遞交的這份報告中,懇切地說到:“從成都東南行,經過簡陽、資陽、資中到內江,是全國著名的‘糖都’,這個區(qū)域的甘蔗,就像華北和華東的高粱,直到初冬,還是一片碧綠的青紗帳。但由于無法外運,只得把甘蔗當柴燒?!?/p>
“從內江往西南走45公里,是全國著名的自流井鹽區(qū),鹽卻成堆地放在那里無人問津。”
“川西一個發(fā)電廠從重慶用汽車運送400噸機器到成都,竟花費了七八個月時間?!?/p>
“很久以來,四川人民一直渴望在這里修筑一條鐵路,并曾經為了筑路出了不少錢,流了不少血。”
胡開全 龍泉驛區(qū)檔案館副研究館員:當時的西南軍政委員會就順應民意,向中央呼吁率先修成渝鐵路。
艾新全 重慶市委黨史研究室原副巡視員:鄧小平在1950年的1月23號就提出來了,我們把有限的財力,就要集中起來辦幾件大事情,其中一件是成渝鐵路。
田永秀 西南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共產黨可能比國民黨有更強烈的,把這條路修通,滿足四川人民期待的這樣一個更強烈的愿望。
譚繼和 四川省歷史學會會長、巴蜀文化專家:看得出來共產黨是為老百姓服務的,是為百姓謀福利的,是抱著我們黨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在辦事的。
這不僅是四川人民四十多年的渴望,而且在政治上、經濟上都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意義……成渝鐵路是建設西南鐵路網的起點,也是支援進軍西藏、保衛(wèi)邊疆、鞏固國防的重要基地,在軍事上也有重要作用。——孫連捷 原西南鐵路工程局干部人事處處長
很快,中共中央、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批準了西南軍政委員會關于請求修建成渝鐵路的報告,提出了“依靠地方,群策群力,就地取材,修好鐵路”的方針。在全國剛解放,經濟十分困難的情況下,中共中央書記處批準“先撥2億斤大米作修路經費”。
田永秀 西南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共產黨更有魄力和能力。魄力在哪里呢?抗戰(zhàn)時期為什么沒有修通,就是因為材料進不來,實際上到新中國成立的時候,這個狀況不能說更差,但實際上因為當時西方國家對中國實行這種封鎖,可以說兩者的情況是差不多的,那么在當時的情況下,中國共產黨敢于依靠自己的材料,獨立自主地來解決這個問題。
展開新中國成立之初的中國鐵路網布局,可以清晰地看到,規(guī)劃中的成渝鐵路猶如一根孤線,偏居西南一隅,線段的兩頭不與任何鐵路網相連。這對于鐵路建設來說,是大忌。因為大量的物料運輸無法進行,成渝鐵路唯一的突破口,只有依賴長江。眾多不確定因素橫亙在面前,所以,當修筑成渝鐵路的消息傳來,民眾一邊是歡欣,一邊卻又滿腹疑惑。
田永秀 西南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這個疑慮不解,主要是前兩次都沒有修通,他們就不太相信,在當時的情況下,因為新中國剛剛建立,共產黨究竟建設能力怎么樣?很多人是打個問號的。
鋼軌、枕木、機車車輛,過去都靠從英美進口,現在從哪里來?
長江航運無大型船舶,重慶也無大型碼頭,如何起岸?
他們哪來的錢糧、器材和工程技術人員?
會不會又是光打雷不下雨?
各種聲音此起彼伏。
此時的鄧小平卻異常篤定。其實早在進軍西南之前,修筑成渝鐵路的藍圖就已經在他心里勾勒成型。而信心和底氣,源自于與陳修和的一次會面。
馬述林 重慶市人民政府原參事、重慶市發(fā)改委原副主任:鄧小平當時還在華東的時候,他就到上海,他去找了陳毅的堂兄,叫陳修和,陳修和是一個著名的兵工專家。在這次會談中,陳修和向鄧小平提起了抗戰(zhàn)時期西遷重慶的鋼遷會,說該廠至今仍然有著完好的設備和技術力量,可以年產4萬多噸鋼軌和鋼梁,正好用于修鐵路。
何智亞 重慶歷史文化名城專業(yè)學術委員會主任:那么建鐵路最關鍵的是什么?是鋼軌,鋪路的石子開山我們都好辦,枕木應該說也能夠解決,鋼軌是最重要的。這個鋼軌當時建設任務就落到了重鋼身上。
年過七旬的何智亞深愛著腳下這片土地,和這里的每一件斑駁的器械。
因為他的奔走和呼吁,這座見證了鋼鐵強國之路的重鋼老廠房得以保留。
老廠房被重新打造,變身為重慶工業(yè)博物館,處處彰顯著工業(yè)之美,也滿滿地裝載著重鋼百年歷史。
博物館進門處,漢陽鐵廠的大門跟黑白照片里的模樣幾乎沒有差別,這是重鋼歷史的起點。
1890年,中國近代第一座大型鋼鐵廠——漢陽鐵廠在湖北創(chuàng)辦,中國鋼鐵工業(yè)由此蹣跚起步。
溫勇耀 重慶鋼鐵集團保障中心(檔案館)副主任:漢陽鐵廠主要的產品,就是鋼軌。當時有一個統(tǒng)計,舊中國接近三分之一鐵路的鋼軌,就是由漢陽鐵廠供應的。所以,它也有這樣一個歷史的傳統(tǒng)跟技術的一個傳承。
1938年3月,鋼鐵廠遷建委員會成立,承擔起將漢陽鐵廠等中國鋼鐵工業(yè)精華遷移到抗戰(zhàn)大后方的歷史使命。鋼遷會選址重慶大渡口,第二年便正式投產。
溫勇耀 重慶鋼鐵集團保障中心(檔案館)副主任:抗戰(zhàn)搬遷的時候,匯集了當時中國應該說頂級的技術專家,上海的,武漢的,包括香港的,都匯集到我們重慶這個地方,所以說,在當時是公認的抗戰(zhàn)后方技術能力最強,技術裝備相對比較完善的一個廠。
抗戰(zhàn)勝利后,鋼遷會更名為兵工署第二十九兵工廠。而這便是兵工專家陳修和在與鄧小平會面時,給他下定決心修建成渝鐵路吃下的一顆定心丸。不過,當時他并沒有料到,解放前夕,工廠會遭受一次致命的打擊。
溫勇耀 重慶鋼鐵集團保障中心(檔案館)副主任:國民黨在潰逃的時候,專門在工廠要害部門,包括發(fā)電廠、煉鋼高爐,埋放了黃色炸藥,而且當時就說發(fā)電廠與煉鋼高爐,當時都是受到嚴重的破壞。
解放前,曾有美國專家看了大型軋鋼場后給出這樣的結論:沒有使用價值,廢鐵一堆。
廠里雖遭破壞,但平爐還可年產上萬噸鋼,特別是已從廢鋼堆里找回了大型軋鋼機部件……怎么能說沒有發(fā)展余地呢?——劉柏羅 原西南軍政委員工業(yè)部鋼鐵工業(yè)管理局第一副局長
溫勇耀 重慶鋼鐵集團保障中心(檔案館)副主任:當時國民黨炸廠的時候,撂了一句狠話,說通過這一個破壞以后,讓我們十年也恢復不了生產,但是沒想到我們用五個月的時間,在軍代表跟黨組織的帶領下,很快的時間就恢復(生產)了。
二十九廠的工人,將牢記著這兩個有意義的日子:4月3日和4月6日,這兩個日子里,被人們所殷切期望著的二號平爐和20噸爐開工了。這兩個日子里,大煙囪又吐出藍色的煙圈,紅色的鋼水和鐵水又從爐口流出……鋼鐵煉成了。——范榮康 《新華日報》記者、工業(yè)組組長 《新華日報》1950年4月10日
溫勇耀 重慶鋼鐵集團保障中心(檔案館)副主任:當時劉伯承在廠里頭給工人打氣做動員的時候就說,成渝鐵路是過去四川人民的一個心愿,或者說心病,他說你們軋制出來的鋼就像一味藥,可以醫(yī)治大家的相思病。
很快,鋼軌場就傳來了好消息,工程師們用自煉的小鋼錠,試制軋出了85磅重軌。1950年7月,第二十九兵工廠鄭重承接中央鐵道部的訂制任務:生產34000至40000噸鋼軌供成渝鐵路筑路之用。
此時,一個單憑自身力量根本無法解決的難題又擺在了鋼鐵廠面前。
胡開全 龍泉驛區(qū)檔案館副研究館員:全國的鋼產量才10多萬噸,就修這么一條鐵路,就要用全國鋼產量的四分之一,鋼就不夠。
溫勇耀 重慶鋼鐵集團保障中心(檔案館)副主任:綦江有個鐵礦,在當時的運輸條件跟開采能力下,它是沒辦法短時間實現大規(guī)模的煉鐵的生產。
1950年3月下旬,剛剛走馬上任的西南軍政委員會交通部部長趙健民奉命北上,此行他重任在身,其中最重要的一項,便是請中央財委批撥鞍山鋼坯以供二十九廠軋制鋼軌。
溫勇耀 重慶鋼鐵集團保障中心(檔案館)副主任:由鞍鋼提供鋼坯,29廠進行扎制,這個就形成了當時主要的一個支撐。
胡開全 龍泉驛區(qū)檔案館副研究館員:這個時候我們鋼材就發(fā)揮了一個全國大協(xié)作。
鋼軌能自己軋是大好事,但從鞍鋼運六七萬噸鋼坯來,進川江就是一個不容易的大事……必須適應水情,組織調度好?!脏囆∑綄χ泄参髂翔F路工程局委員會的批示意見
浩浩湯湯,春來冬去,這一汪長江水里,有著很多重慶人刻骨銘心的記憶。
張象琪的記憶,定格在了那個已不復存在的九龍坡碼頭。
抗戰(zhàn)時期,九龍坡碼頭被人們稱作“洋碼頭”,鋼遷會鐵血西遷,就是從這里登上了重慶,這座與它有著宿命般關聯(lián)的城市。新中國成立后,鋼鐵廠的命運再一次與九龍坡碼頭發(fā)生牽連:經水路從鞍鋼運來的鋼坯,從武漢來的火車蒸汽機車頭,以及全部的機車車輛,都要在此登陸。
張象琪 原重慶港九龍坡作業(yè)區(qū)職工:交通部就把它納入了全國技術改造,我記得當時修建,首先就把鐵路正線火車的軌道,鐵路線延伸,和港區(qū)無縫對接。第二就是修建了運輸現代化的煤碼頭,現代化的煤碼頭,就是皮帶機運輸,散貨運輸,就是這個皮帶機一直延伸到江邊,一直上船,就不用人工挑了,人工抬了。另外就是配備了,新修了一個大件碼頭,就是能夠吊180噸貨物的重件碼頭。
1951年7月,沅江號登陸艇在九龍坡碼頭靠岸。奇怪的是,登陸艇上運載的“龐然大物”并不是軍事力量。原來,當時長江航運部門沒有大型船艦可以承載修筑成渝鐵路的大型物資,于是賀龍司令員報請中央軍委批準,由海軍調登陸艇,將成渝鐵路所需的全部機車車輛,從漢口運至九龍坡碼頭,起岸后,再組裝運行。
有這樣一份統(tǒng)計:在成渝鐵路修建期間,長江航運局、民生輪船公司及九龍坡碼頭共轉運機車32臺、客車57輛、貨車484輛,加上鋼鐵廠所需鋼坯,共計30余萬噸,周轉量達1.5億噸公里——相當于將1萬噸重的貨物拉著繞地球赤道跑了3700余圈。
田永秀 西南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共產黨領導,執(zhí)政能力更強,而且更重要的是共產黨它有調動全國資源的能力。無論是技術干部,還是物資都是從全國(調動),形成了一個全國支援四川,進行成渝鐵路建設這樣一個局面。
胡開全 龍泉驛區(qū)檔案館副研究館員:所以這個時候就顯示了我們共產黨領導下的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yōu)越。
翻看西南交通大學的校史,參與成渝鐵路建設的優(yōu)秀校友中,除了赫赫有名的林同炎,還有一個名字,格外低調。
鮑洪剛 西南交通大學校史館副館長:1916屆的土木工程系藍田,學號是293,當時我們編這個校友錄的時候,他已經是鐵道部第二勘測設計院的總工程師。
除了校友錄里這一行小字,和校史館墻上那張不太清晰的黑白照片,有關藍田的記述,再也無跡可尋。很少有人知道,藍田人生中的高光時刻,竟然也緣起于鄧小平在上海與陳修和的那一次會談。
艾新全 重慶市委黨史研究室原副巡視員:他(陳修和)給他(鄧小平)推薦了三四十個留法、留德、留美、留日的建設人才,其中藍田就是他推薦的,一批名單,都是他推薦的,這都是要建設西南,特別是在建設鐵路方面的一批專家。
這是陳修和給鄧小平吃下的第二顆定心丸。鋼軌、機車等物資能夠得到保障,但技術人才的配備,同等重要。
田永秀 西南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我最近在上??戳艘粋€1953年鄧小平的一個講話,他當時剛剛管鐵路,他說我什么都不懂,我連名詞都不懂。名詞不懂怎么辦?由于鐵路是個技術活,而共產黨在新中國成立初期技術上是奇缺的,非常缺技術人才,所以要把這條鐵路修通,蠻干是不行的。所以,他在修鐵路的時候,是充分尊重和利用原來的技術人才。
說實在的,我只是在戰(zhàn)爭年代學會了開汽車……對于領導組織西南地區(qū)的水陸交通來說,那是什么也不懂……但想到接收單位的工程技術人員,絕大多數都是愛國的,我們就有信心了?!w健民 西南軍政委員會交通部部長
鄧小平說,中國的知識分子是愛國的,舊時代使他們報國有心,請纓無門,多年來老坐冷板凳。工程師藍田就是被他啟用的,坐了幾回冷板凳的舊時工程技術人員。
藍田從1917年就開始從事鐵路工作,是我國著名的選線專家。成渝鐵路于他,一直以來都是一個未解的心結。
孫貽蓀 原西南軍區(qū)軍工筑路第一中隊參謀:他在家里面,穿的是長衫,一到工地,你看不出他是一個高級工程師,他居然打著綁腿,穿著短衣服。他是非常平易近人的一個人。他給我講了一個事情,保路同志會,四川的百姓要爭取修路權,藍田是參加了游行的。
民國時期,藍田兩次受邀參與成渝鐵路建設,卻兩次被當局的腐敗、混亂和無為深深刺痛,直至心灰意冷,他在回憶錄里說道:“在經受這許多痛苦之后,我漸漸認識了,沒有國家的獨立,沒有人民的解放,就談不上工業(yè)化和交通建設,也無法實現個人的理想。”
1950年,當得知中共中央西南局做出了“要把成渝鐵路很快修起來”的重要決策后,本想就此隱居的藍田坐不住了。
孫貽蓀 原西南軍區(qū)軍工筑路第一中隊參謀:他想不到終于盼到這一天了,解放以后能參加修成渝鐵路,他就跟我說,他起碼年輕了十歲,這個話不是說的客氣話,煥發(fā)了青春,真的,50幾歲的人,他一點都不顯老。
直到1949年解放,我的整個工作和生命,才從許多破滅的幻想中獲得希望。那時我剛度過62歲生日,這時我才真正開始做我多年來夢寐以求的事業(yè)?!{田
對藍田這樣的專家要大膽使用,讓專家有職有權,并且在工資待遇上要給予從優(yōu)照顧?!囆∑?/p>
田永秀 西南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不會是因為他曾經是舊政權的技術人員,而對他們的合理化建議不予理睬,沒有這種情況。共產黨學習能力很強,充分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它是有傳統(tǒng)的,所以的話,一切都過渡得很順當。
1950年6月15日,重慶,成渝鐵路開工典禮。
孫貽蓀 原西南軍區(qū)軍工筑路第一中隊參謀:就是一個解放軍,扛著‘開路先鋒’的旗幟,這個是很經典的,這個就是西南軍區(qū)警衛(wèi)團的警衛(wèi)連,這個連長姓張,是淮海戰(zhàn)役的戰(zhàn)斗英雄。
這一天,曾經的戰(zhàn)斗英雄高舉旗幟,奔赴成渝鐵路建設的戰(zhàn)場。
這一天,鄧小平莊嚴宣告:我們不但敢于推翻一個舊世界,我們還將善于建設一個新世界;我們一定會取得偉大的勝利,兩年內建成成渝鐵路的任務一定會實現!
5611與5612對開,從內江駛向重慶。它們在這條鐵路線上,已經來來回回,相逢了69年。有人說,這是鐵打的成渝線,流水的列車長。
陳安良 5611列車長:乘客是少了,保留這個車也是有這個必要,畢竟是新中國成立(修建)的第一條鐵路,這個綠皮車慢車都沒有了,就不叫鐵路了,畢竟沿線老百姓,曾經前一輩還是付出了一些。
鐵路上有很多像陳安良一樣的“鐵二代”“鐵三代”。
成渝鐵路因他們的祖輩父輩而生,也會因他們的后輩,駛向更遙遠的未來。